一、总则
(一)目的
为了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本校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保障我校全体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我校正常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安全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泰安第三中学新校开展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安全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原则。学校发生突发事件时,启动应急预案,由校长统一指挥,学校处置突发性事件领导小组及时到达出事年级、班级,积极协助指导处置工作。若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处理,超出学校
的处理能力时,由市教育局负责处理,学校积极联动,形成合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和快速处置,将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五)公共事件的级别划定
根据危害程度可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二、组织指挥及职责
组 长:书记、校长
副组长:副书记、副校级
成 员:中层正职、全体班主任
(一)工作职责
1.负责组织、领导、部署、协调救援工作。
2.亲临现场,指挥处置突发事件。
3.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4.学校应急预案内容主要包括:
①指挥机构:由学校主要领导及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制定具体救援方案,指挥参战队伍现场救险。
②救护队伍:由相关人员及学校医务人员组成,负责配合、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并配合检测专家测定周边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区域危害程度。
③后勤保障队伍:负责调集抢险所需物资、装备,保证物资供应,做好抢救车辆的调配。
④抢险工作组:由业务精、体质好的同志组成,组织搬运事故受伤人员、物资财产。
(二)事故应急救援
1.尽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建立警戒区。后勤保障组配合指挥小组指导为事故划定警戒线,疏散教师、学生、群众,疏导交通。
3.抢救人员和物资。救护队伍及保障组搜救遇险人员,同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
4.现场清消。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等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发生的危害,配合相关部门迅速采取洗消措施,防止继续对人体危害和环境污染。
(三)应急救援注意事项
1.救援人员进入事故区域应2-3人一组,随时保持联系,同时做好自身防护,避免发生伤亡。
2.现场医疗急救实行伤员一人一卡,避免危重伤员的多次转院;妥善处理好伤员的污染衣物,防止继发性损害。
三、预防和预警机制
(一)预测预警信息
学校要建立畅通的信息传输渠道和严格的信息上报机制,完善快速应急信息系统。
信息报送原则
(1)迅速: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市教育局、若因情况复杂,2小时内难以上报的,必须先电话报告,待情况核实后,再书面报告。
(2)准确:信息内容要客观详实,不得主观臆断,不得漏报、瞒报、谎报。
(3)直报:发生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后,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上报的同时报告市教育局。特殊情况,应向当地公安派出所及有关部门报告。
(二)预测预警行动
1.在学校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按照工作职责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把各项工作和要求落到实处。
2.学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各种可能引发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及时上报应急领导小组。
(三)应急预案启动标准
我校发生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时启动此应急预案。
四、应急保障
(一)事故报告与报警
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或可能发展成为重特大危险化学品事故时,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校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火灾事故同时向119报警,报告或报警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学校名称、危险化学品的种类、数量、事故类型(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大量泄露等)、周边情况、需要支援的人员、设备、器材、交通路线、联络电话、联络人姓名等。
(二)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应迅速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决定启动本《预案》,指定应急救援现场总指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有关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领导小组指定人员担任。指挥部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处理完毕后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
五、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突发事件预警级别:一般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波及范围、影响力大小、人员及财产损失等情况,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个级别,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二)应急响应
1.报告程序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并立即向学校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领导组报告。学校及时启动本预案,并立即将事故概况快速报告当地人民政府、教育局、公安部门。
2.时间要求
发生重大危险化学药品安全事故时,应尽最快的速度报告事故。在第一时间内要向当地人民政府和教育局报告。
3.报告内容
报告内容要简洁明了,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初步判断事故原因、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等情况。
(三)善后与恢复
1.做好师生的慰问安抚工作,出现伤亡,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做好理赔工作。
2.组织好评估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评估,形成事故报告。
3.做好教育教学秩序恢复工作。
六、附则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