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规律,突出工作重点,善于融合创新,以“改革提升年”为引领,用好“三比三赛三评”载体,抓好教学质量、教师能力提升,不断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教学质量,以20%的速度提升教学目标数量,重点抓备课、抓课堂、抓备考、抓教研、抓课标,继续推进“学课标·研课标·用课标大研讨大展示”活动,及时反思总结,发挥好备课组和教研组的作用。
二是教师队伍,抓好中层干部、教研组长、班主任三支队伍建设,重点组建新一批教师队伍、提升在职教师队伍能力。组织专家培训报告,提供培训学习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学科能力大赛、优课比赛,获奖教师在评优树先、晋级晋升方面给予倾斜,特别奖励各项比赛第一名获得者。
三是设施设备,按照高质量、严要求的标准,争取资金支持,配足、配齐、配好基础设施设备。
四是科研示范,科研与教研相辅相成,投入科研精力,充实科研力量,发挥正高级教师作用,树立争先进位、逢旗必夺、逢冠必夺的意识,重视优质课、创新课、衔接课、主题班会课,善于总结积累教学智慧,整理汇编优秀课例、典型案例等科研成果。
五是美育浸润,以美育浸润学生、教师和学校,组建美育课程班,全面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人格修为,建设美育名师工作室,构建现代化美育体系,争创美育示范区和特色校。
六是体育运动,知识学习、身心健康和艺术修养三驾马车协同推进,加强体教融合,注重体育生管理,发展体育特色,建设女足、棒球、垒球队伍。
七是生源优质,提前谋划,重点推进,招全、招好学生,加大宣传力度,把三中新校公众号推广至每一位初中家长,走进初中千家万户。组织初中升学专家报告会,助力学生升学。
八是初高衔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与周边初中学校合作,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学业支持,开放学校先进设施和设备,定期举办科学文化讲座,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九是首课思政,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课程设计,及时师资培训,组织系列主题活动,营造良好思政育人环境,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十是学科教室,把每口学科教室打造成首课思政的基地,真正发挥学科教研、成果展示、社团活动的作用,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及时评估学科教室作用和效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学科教室功能。
十一是风雨操场,建设一个多功能风雨操场,配备室内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需求。
十二是科学长廊,打造沉浸式科学教育空间,集科学知识展示、互动实验、成果展览、学科融合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平台,营造“科学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助力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
十三是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处处育人,时时育人,切合学校发展精神,提炼学校校园文化。
十四是校园安全,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把握好学生、老师、学校和生命、政治、生活两个维度的安全,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创建“星级平安校园”,争创“五星”标杆学校。
十五是党建引领,建设“登高·争先”党建品牌,打造“四高”党支部、教研组和班级团队,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每一位老师的活力,争创省市先进基层党支部。